上片不写其貌却取其声发端写月写露写楼为蟋蟀发声提供幽静的大环
上片不写其貌,却取其声。发端写月写露写楼,为蟋蟀发声提供幽静的大环境;土花、萤火,则是小环境及其陪衬物,也表明听者注意力已相对集中。然后再写听者的感受。寒声、凄咽之语,乃是以我之耳“听”物的结果;求侣、促织之意,则是以我之心“度”物的写法。意在表现出其声足以引发思妇亦即织妇的内心酸楚。
下片转写儿时捕蟋蟀、斗蟋蟀的情景,尤其真实细致地描绘出捕蟋蟀时的机警与愉悦,见出一片童趣。结拍回归现实,自嗟老大孤独,更见出昔时之可贵。
借咏促织而写出身世之感,是作者高处。
燕山亭 张镃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催成疏雨。竹槛气寒,蕙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幽梦:恍惚朦胧的美梦。多指梦中有交欢之事。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蕙畹:种植蕙兰等香草的园地。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或以三十亩为一畹,或以三十步为一畹,或以十二亩为一畹。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南浦:别离之处。
霓旌:云霞如旌。或谓画有虹霓的旌旗,帝王的仪仗。
犀奁:饰有犀牛角的妇人妆奁。一作犀帘,用犀牛角作镇的帘子。黛卷:化装用的黛螺没有打开。喻未使用。
凤枕:绣有双凤凰的枕头。云孤:喻妇人独宿。
伊:指妇人所思。
本篇为抒写闺阁思情之词。
上片先景后情。景是雨前雨后之景。景物色调暗淡,恰与别离的况味相一致,而与幽梦的玫瑰色相对照。“未有”以下是情语。半启门户,写伊人独处自守;望极霓旌,写其期待。然而,这两层总归于“无绪”———没有什么好情绪。
下片续写“无绪”。过片写追忆旧游,本来可有片刻的幸福之感,不过瞬间即逝,又还是寂寞感笼罩身心。这是第三层了。黛卷云孤,到了第四层。怎得伊来?失望至极,转生幻想,又自知难以实现,就到了第五层。最后的留人到老不去,正是爱极、恨极、苦极、思极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