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征伐吕布到了下邳吕布战败固守下邳城不出城迎战由于不能取胜
曹操征伐吕布,到了下邳。吕布战败,固守下邳城,不出城迎战。由于不能取胜,曹操准备返回。这时,荀攸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他的各路军队都失败了,已无锐气。三军以将领为主帅,主帅锐气衰减,军队必然失去战斗力。吕布的谋士陈宫有智慧,但却是后来者。现在趁着吕布元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议定,趁势猛攻,定可除掉吕布。”曹操听从荀攸的建议,引来沂水、泗水灌入下邳城,冲溃城墙,活捉了吕布。由此来看,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就是有诸葛亮的智慧,陈宫的谋略,吕布的骁勇,关羽、张飞的善战,也是无可奈何的。这就是所谓的“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因此,带兵打仗有“三势”。指挥有方的将领,善于捕捉有利的形势。在有利的形势到来时,郦食其劝说田广,不战而取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邑;谢安淝水一战,打垮了前秦百万大军。如果大势已去,项羽纵有拔山之力,也只能与虞姬相对而泣;田横纵有背负大海之志,也只得无奈自刎。
所以说,胜利带来的威势,会使士气倍增;而败军之卒,士气再难振奋。故而水性至柔至弱,却能冲走石块,这就是“势略”的关键所在。
势是什么呢?孙子说,这种势就像可以漂起石头的激流,就像一触即发的弓弩,就像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打击敌人,就能够以一当十,所向无敌。怎样才能造成这种势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条件,使自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兵作战灵活自如,并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小利驱动敌人,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因势要把握以下四点:其一,创造势不可挡的“气势”;其二,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势”;其三,不失时机地抓住“因势”;其四,掌握好用势的节奏与时机。
《孙子兵法》中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善攻者,先攻其心,后攻其城。攻心者,智也;攻城者,力也。以智服人,恒久;以力压人,暂短。”由此可知,攻城是下策,而攻心才是上策。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
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关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孙子兵法》中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为什么这样说呢?
战国时有人对齐王说:“攻打别国的方法,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从心理上征服敌人为上策,以兵力征服敌人为下策。所以圣人讨伐他国、战胜敌人,重要的是先使其心悦诚服。什么叫‘攻心’呢?断绝对方所凭恃的优势就是‘攻心’。现在秦国所凭恃为心腹的是燕国和赵国,这就应收回他所凭恃燕、赵的权力。现在我们就去劝说燕国和赵国的国君,不要只用空言虚辞,一定要给他们实利,用来回转他们的心意,这就是所说的‘攻心’。”
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想用两万人攻打秦峣关的守军,张良进言说:“秦兵还很强大,我们不能轻敌。听说峣关的将领是屠夫的儿子。商贩出身的人一般都容易为利所诱。希望您暂且不动,派人前往准备五万人的食宿规模以虚张声势,再在周围的山头上插满旌旗,布下疑兵,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珍宝去贿赂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答应联合起来一同西进袭击咸阳,沛公打算就这么办。张良却说:“这不过是那些将领想叛变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卒会不听从指挥。这样肯定会出危险的,还不如现在乘其懈怠发起进攻。”于是,刘邦领兵袭击,大破秦军。
《孙子兵法》中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足以说明了攻心战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