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既得利益,燕国也十分珍惜,而且比起当年齐宣王的残暴来,燕国这次却采取了更加务实的办法:严格规定纪律,废除齐国的残暴法令,所过之处收买人心,一心一意要把已经拿下的齐国城池,消化成燕国自己的土地。同时一口气册封了二十多个燕国宗室,用以巩固在齐国的统治。在燕昭王的谋划下,只要争取了齐国民心,稳定了上层基础,依托两个小城苟延残喘的齐国,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照着这个局面发展下去,那么战国的历史,必然会出现一个令人惊讶的走向:昔日强大的齐国一夜尽灭,领土财富被燕国打包全收,完成对齐国吞并消化的燕国,必然会一夜拔地而起,成为继齐国之后,又一个抗衡秦国东进的强大力量,甚至短期之内,中原国家也必然会拜服在燕国的脚下。如果历史照此发展下去,恐怕又是一派不一样的风光。
就在燕国吞并齐国的过程里,燕国的其他版图,也是滚雪球一般地疯涨,东北的辽东地区,已经尽数成为燕国国土。但就是在这黄金时代,燕昭王却突然病故了,新继位的燕惠王,却恰恰是乐毅的死对头。于是忠心耿耿的乐毅,很快就被燕惠王清算,交出前线指挥权后,仓皇逃到了赵国。这位书写了战国时代一场空前战争奇迹的名将,在赵国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被封于观津。
燕惠王得意地以为,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又搬掉了最大绊脚石,一切十分顺利,没有想到正是他这荒唐的行为,给老对手齐国续了命,一直坚持在即墨抗战的齐国名将田单,使出了著名的火牛阵,打败了接替乐毅的骑劫,竟然一路乘胜追击,终于光复了齐国国土,把燕国军队赶出了齐国的土地。齐国最大的一次灭顶之灾,就这样幸运躲过。
然而最后的事实证明,这场争斗没有胜利者。败掉大好局面的燕惠王,也失去了燕国雄霸天下的机会,可笑的是,他还把责任归罪给跑去赵国的乐毅,气得乐毅写下了名篇《报燕惠王书》,既向天下人表白了自己的忠诚,更叫燕惠王这位败家子,成了列国的笑柄。
然而真正的胜利者,却是函谷关外一直旁观的秦国,在秦国一统六国的大业里,燕国和齐国的这场争斗,却好像是一块天降的馅饼。燕国打败了齐国,却没有巩固胜利果实,随着齐国的反扑,基本被打回了原形。而躲过灭顶之灾的齐国,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当年称霸东方的风采,秦国一直没办法的最强敌齐国,就这样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倒下了。燕国的这次昙花一现,却成了改变战国走向的最大意外事件。
十五 最后的君子:信陵君
君子是些什么人
到了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各国变法的完成,封建制度的确立,在许多国家里,出现了这样一群奇特的人。
这些人住着高大的宅院,家里财产丰厚,特权也多得很,国君们对他们客客气气,他们家里养的人也多,一些奇怪的人平时白吃白喝。但他们都不是一般人,不是精通武艺,就是擅长辩论,甚至还有人精通科学,都是怀有才能的人。这些住在他们家里的人,最多有好几千,叫作“门客”,但真遇到事情,却要卖命效力。
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当时被人叫作“公子”,而在后世,他们则被称为“君子”——各国享有特权,位高权重的新贵族们。
“君子”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在经历过变法之后,那些新贵族们有了政治特权,财富迅速壮大。他们中有崇高名望和卓越能力的新贵族,就被称为“君子”,意思是仅次于国君的人。
而新贵族要想成为君子,只有地位势力财富门客,却还不够。另外重要的就是名望。整个战国时代,出过四个这样的君子,史称“战国四君子”——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