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抚州KTV招聘网 > 抚州热点资讯 > 抚州名言/句子 >  以眼前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譬喻引申出发人深省的道理用之于人际关

以眼前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譬喻引申出发人深省的道理用之于人际关

2022-10-01 14:07:40 发布 浏览 668 次

以眼前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譬喻,引申出发人深省的道理,用之于人际关系,用之于社会的治理,是本章阐述的道理。老子是位具有仁人之心的古代哲人,他的学说,用之于人类社会,希望构建一个人人向善的社会环境。有学者认为:“本章集中阐述美德的主要内涵‘善’之特征及其价值,从‘道’的高层次揭示‘善’的本质属性。老子认为真正的‘善’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本色,不留任何刀刻斧凿的痕迹,它完全可以应用于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这就是自然无为以治天下。”(黄朴民《道德经讲解》)这个看法是不错的。“善”是《老子》书中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语,达五十几次之多。书中从二章起在列举的几对矛盾对立统一时,就举出了美、善等。而他赞美水的品德,连用“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来加以拟人化。这里的水,喻指道、喻指得道之人、喻指能以道治国的圣人。这是老子所期盼的具有完美理想人格的典范。文中从“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五类事写起,说明社会的治理、应当是非曲直顺乎自然的天性。圣人善于教育人,使用人,使人人各有所用,社会也因之达到和谐安宁。尤其在论述善人和恶人这两种类别时,老子以辩证的观念来看待和分析善恶,认为两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提出了“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因此,“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应当贵其师而爱惜其资。不仅本章如此,四十九章论圣人之心时,他又提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六十二章更直接写道:“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我们可以从他的系列论述中体会出其宽大博爱的胸怀。本章中所讲的道理过去被有的学者认为是讲“权术”的。其实,对于我们今日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转变头脑中的形而上学与片面性,是大有益处的。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辙迹,车轮行走时在地上留下的痕迹。王弼注云:“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谪(zhé):善于言谈的不留瑕疵。瑕谪,缺点,过失。王弼注云:“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不需筹策。数,计算。筹策,古代计算时使用的筹码。王弼注云:“因物之数,不假形也。”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却坚固难启;善于打结的,不用绳索而无法松解。关楗,关门时用的门栓。绳约,绳索。王弼注云:“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吴澄云:“绳约,索也。合之成体曰‘绳’,用之而束物曰‘约’。”(《道德真经注》)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因此圣人善于挽救人,从不遗弃人。王弼注云:“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善于物尽其用,没有物被废弃,这就叫“袭明”。袭明,内敛聪明。袭,掩藏的,不外露的。释德清云:“承其本明,因之以通其蔽,故曰袭明。袭,承也,犹因也。”(《老子道德经解》)

故善人者,善人之师:因此善人是善人的老师。王注本作“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王弼注云:“举善以齐不善,故谓之师矣。”但汉简帛本均作“故善人者,善人之师”,河上公注云:“人之行善者,圣人即以为人师。”高明《老子帛书校注》并引《韩非子·喻老》篇中韩非子用文王举姜太公为师以释之,证实汉帛书本为《老子》原文,可据改。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