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抚州KTV招聘网 > 抚州热点资讯 > 抚州名言/句子 >  齐闵王的残暴行径遭到一个名叫淖齿的大臣的强烈不满他陪齐闵王逃

齐闵王的残暴行径遭到一个名叫淖齿的大臣的强烈不满他陪齐闵王逃

2022-08-22 06:44:48 发布 浏览 458 次

齐闵王的残暴行径遭到一个名叫淖齿的大臣的强烈不满,他陪齐闵王逃亡到莒城,开始指责齐闵王的罪过,问他雨血沾衣、地坼至泉、有人当阙而哭这三件事他是否知道,但齐闵王全都不知,淖齿一怒之下将齐闵王杀死了。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为不下。齐田单②以即墨破燕,杀骑劫。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③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

“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国之形危。且弃南阳,断右壤,存济北,计必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感,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

为莒、即墨:齐国的城邑。②田单:齐国大将。③鲁连:亦称鲁仲连子、鲁连子和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战国时名士。今茌平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

燕国攻打齐国,夺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地没有攻下。齐国大将田单就拿即墨作为根据地大败燕国军队,杀死了燕国大将骑劫。当初,有位燕国大将攻占了聊城,可是却被人在燕王那里进了谗言,这位燕将害怕自己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齐将田单为收复聊城,打了一年多,将士死伤许多,但是聊城还是无法攻下。齐国谋臣鲁仲连就写了一封信,绑在箭杆上,射到城内,信中对燕国将领说:“我听说,智者不违背时势而去做有损利益的事,勇士不会因害怕死而去做毁掉名声的事,忠臣总是处处为君王着想而后才想到自己。现在将军竟因为一时的愤怒,不顾燕王将失去一个大臣,这不是忠臣所做的事情;城破身死,威名不会流传在齐国,这不是勇士所做的事情;战功废弃,英名埋没,后人不会称道,这不是聪明人的举动。因此,明智的人不会踌躇不决,勇敢的人不会贪生怕死,如今生死荣辱、尊卑贵贱,都取决于您转念之间的决断,希望将军能够慎重考虑,不要和世俗的人持一般的见识。

“而且楚国进攻南阳、魏国进逼平陆,齐国压根就没有分兵拒击的意思,认为失去南阳之害,不及攻取聊城之利,所以一心一意攻打聊城。如今秦王出兵助齐,魏国再不敢出兵平陆;秦齐连横之势已定,楚国此刻岌岌可危。何况即便弃南阳、失平陆,只要能保全聊城之地,齐国也会一意孤行,在所不惜。如今楚、魏先后退兵,可燕国的援军仍然毫无消息,齐国没有了外患,就会与你相持下去直至最终定出成败。一年之后,我恐怕就见不到将军之面了。攻取聊城是齐国一定要成功的事情,您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您知道吗?目前燕国发生内乱,君臣失措,上下惶惑。燕将栗腹率领百万军队进攻赵国,却屡战屡败,燕国本是万乘强国,却被赵国围困,土地被掠夺,国君遭到围困,被天下诸侯所耻笑。现在,燕王正处在心惊胆战、孤立无援的境地,大臣不足以倚仗,战祸不断发生,国难深重,民心涣散。而你却能指挥早已疲惫不堪的聊城百姓,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已经一年过去了,聊城如今依然安如磐石,将军确实像墨翟一般善于攻守;士兵们饥饿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终没有背弃您的想法,您确实像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就凭这两条,将军足可成名于天下!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故去忿恚为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为忿恚:怨恨。

“因此,我为您考虑,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和甲胄,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官吏和子民见到您,就如同见到父母一样,交游的人会抓着您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您的功业就建立了。将军上可辅佐国君,统制群臣;下可存恤百姓,招纳说客。矫正国家的弊端,改革社会的陋俗,完全能够建立更大的功名。如果将军不愿回去,是否能考虑一下抛弃世俗的成见,隐居于齐国呢?我会让齐王赐您封地,与秦国的魏冉、商鞅一样富有,代代相袭,和齐国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要么扬名当世,要么富贵安逸,希望您能慎重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个。

“而且我还听说,看重小节,就难以建立大的功业;不能忍受小的侮辱,就难以成就威名。过去管仲弯弓射中桓公的带钩,这是篡逆作乱的行为;又不能为公子纠死义,这是贪生怕死的行为;身陷牢囚,这是奇耻大辱。有了这三种行为,即使是乡野村夫也不会与他交往,君主也不会让他做大臣。如果管仲因为这样的困顿和侮辱就抑制了自己的志向,不再出仕,那么他就会卑贱劳作辱没一生。可是他却在背负三种恶劣的名声之下,执掌齐国的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齐桓公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自己也名震天下,光耀邻邦。曹沫是鲁国的将军,三战三败,失地千里。如果他发誓永远不离开疆场,不顾后果一意孤行,他一定会战死沙场,那就不过是一个丧师身死的败将罢了。这样一来,就不能被称为勇士;功名湮没,不能算作聪明。可是,他能隐忍三次失败的耻辱,和鲁庄公重新谋划。齐桓公威服天下之后,召集诸侯会盟,曹沫就凭着一把宝剑,在祭坛之上劫持齐桓公,从容不迫,义正词严,一朝收回失地,天下都为之震动。他的威名更是远播吴楚,名重后世。以上说的管仲、曹沫这两个人,并不是不能遵行小节,为小耻而死,只是他们认为功名未立,壮志未酬,就一怒之下死掉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才决定抛弃内心的愤恨,来成就一世功名;忍受一时的耻辱,建立万世的功业。他们的功业可以和三王争高低,声名可与天地共短长,愿将军慎重考虑!”

燕将说:“谨遵先生的命令。”于是就撤军回国了。所以说,解除齐国军队对聊城的围困,使百姓免遭战祸,全靠鲁仲连的劝谏。

这是一个书面的劝谏,反映了《战国策》反战的主题。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